2016年,首都金融业发展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首都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金融中心城市特征进一步显现
2016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北京排名第26位(较去年上升3位,得分683分,表1),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北京排名第2位(与去年持平,得分164.3分)。
表1:北京等城市GFCI排名和得分(2007-2016年)
说明:因深圳2009年始被评估,故2007、2008年的数据缺失。
数据来源:GFCI1-GFCI20(2007年9月-2016年9月)
通过对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北京与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在金融业的综合竞争力、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生态环境五个指标的评分进行分析,北京金融业的集聚效应和综合实力与上海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金融市场规模方面短板较为明显(如图1)。
图1:北京、上海、深圳金融业评价指标分析雷达图
二、首都金融业运行总体稳健
(一)金融业助力“稳增长”。据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266.8亿元,同比增长9.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3.8%,继续保持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助力“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二)金融业经营状况企稳回升。受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收窄、上一年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影响,金融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全市金融业经营状况自2016年4月份探底后逐步震荡回升,10月份起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1-12月,全市金融业资产总计12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1%。
三、首都金融市场发展态势稳中有进
(一)货币信贷市场运行平稳。截至2016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3.8万亿元,同比增长7.7%,贷款余额6.4万亿元,同比增长8.8%。
(二)资本市场表现活跃。截至2016年末,北京共有A股上市公司281家,总股本2.3万亿股,占全国41.54%,总市值12.2万亿元,占全国24.1%,居全国第一。新三板挂牌公司1479家,四板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4199家。北京地区17家新增的A股上市公司全年在A股市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份(IPO)募集资金130.3亿元,占全国8.2%。
(三)保险市场发展迅猛。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839亿元,同比增长31%,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7.5%和8359元/人(GDP按2.5万亿元估算,人口按2200万人估算),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四)新兴金融业蓬勃发展。全年本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36.4%;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6%。金融信息服务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9.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6%。
四、社会融资规模略有下降
综合民间借贷逐步规范、新兴金融业兴起以及投资者预期回报降低等因素,2016年,北京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1.3万亿元,较去年下降12.5个百分点,排名江苏、广东之后位列全国第三。其中,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比重为41.8%,比上年同期高10.1个百分点;受短期融资券大量到期兑付影响,以及企业发债成本上升导致企业推迟或取消发债计划,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同比大幅下降47.5%;企业债券融资与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比重为38.9%,较去年同期下降15.6个百分点。
金融对北京特色产业、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10月末,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的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31.3%、51.9%、11.2%、32.1%。金融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取得初步成效。农业银行与市政府共同发起设立1000亿元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基金。华夏银行与世界银行共同设立“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为京津冀地区节能环保领域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泰康养老保险在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等京津冀一体化重点项目上资金投入超过200亿元。
五、优质金融资源加速聚集
2016年,共有26家法人金融机构落户北京。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之后,作为又一新设的国际金融组织,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总部选址北京;全球最大的信用卡组织VISA在京设立中国总部;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落户北京;中关村银行作为北京首家民营银行正式获得批筹,百信银行作为首家互联网直销银行落户北京;人保养老、北京人寿等17家保险及保险中介法人机构获批,联通集团财务公司、京粮集团财务公司、新华联财务公司相继开业;国家级政策性担保公司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公司在京设立;保险产业园加快建设,已有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18家机构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