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数据

2015年度全市金融运行与金融工作情况

【 字体显示: 】 【 打印 】     时间:2016-03-03

       2015年本市金融业整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首都金融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本市金融业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市金融业资产总额达到1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据初步核算,全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926.3亿元,同比增长18.1%,较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6%,为近年来最高点,居全市各行业首位。
       (一)金融业整体保持平稳运行。总体上看,我市金融业呈现与资本市场高度相关的倒“V”形走势,进入四季度以来呈企稳态势。全年金融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2.5%和26.6%。分行业看,货币金融服务业整体保持平稳增长,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1.8%;资本市场服务业在市场波动中维持较高增长,资产总额同比增长30.7%;保险业保持较快增长,保险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1.4%、29%和43.9 %。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北京地区A股上市公司数量继续领先全国。截至2015年12月末,北京地区新增A股上市公司29家,总数达264家,累计首发融资8123亿。二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5年12月末,挂牌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5129家,同比增长226%;总股本2960亿股,同比增长340%;总市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435%。三是中关村股权交易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四板”)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12月末,服务企业总数2147家,同比增长193.3%;展示企业1522家,挂牌企业60家,登记托管企业547家;备案私募债27只,备案金额32.5亿元。四是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五板”)市场功能日益完善。截至2015年12月末,报价系统参与者总数达1484家,资产规模10.1万亿元,合格投资者334.8万户;共发行产品3487只,金额3356.7亿元。
       (三)要素市场的配置资源作用大幅提升。截至2015年12月末,全市43家交易场所共实现交易额77970.2亿元,其中北京产权交易所及其控参股各交易平台累计成交额达54855.9亿元。在专业平台方面,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获得人民银行批准和交易商协会授权,成为专门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类机构提供服务的债券簿记建档与交易平台,实现发行与成交金额25173.1亿元;中国技术交易所在促进京津冀技术交易与成果转化协同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交易额117.8亿元;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积极导入产业资源,铁矿石现货总成交数量超过3000万吨,行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积极建设全国棉花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交易量247.6万吨,交易额314.6亿元。
       (四)新兴金融业态良好运行。本市120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536.4亿元;在保余额2261.3亿元,同比增长18.9%;全年新增16.9万户企业得到了本市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支持。本市共批准设立105家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全市16个区县全覆盖,注册资本金158.8亿元;小额贷款公司本年累计贷款232.5亿元,贷款余额141.2亿元,积极为“三农”客户提供小额贷款支持,最低单笔借款额度为2700元,有效扩大了“三农”客户受益范围。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本市P2P网贷平台302家,占全国的比重为11.6%,成交量达2850.1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超过6倍。本市正常运营股权融资平台73家,占比25.8%,成功筹资金额达39.17亿元,占比34.3%,位居全国首位。
       二、金融业服务首都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一)社会融资规模增幅明显。全年北京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为15368.9亿元,同比多增2491.7亿元,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10%。“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融资”二元结构更趋明显,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594.9亿元,企业发债净融资7179.9亿元,人民币贷款与企业债券融资新增规模合计占境内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76.6%。本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9%,有力带动经济增长。一是北京地区金融机构新增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主要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等行业;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银行承兑汇票主要投向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二是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维持在低位。12月北京地区非金融企业债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比去年同期低1.53个百分点。三是股权投资基金业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北京地区共发生股权投资案例2596起,投资金额1464.9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1%和27.9%,位居全国首位。
       (二)金融业支持国家战略初见成效。一是金融业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总部落户北京,顺利运行。中拉、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在京成立运行。本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搭建对接平台,带动市属企业“走出去”。二是金融一体化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要素市场统筹方面,2015年,京津冀三地在京津冀产权市场发展联盟网站披露各类项目3015项,成交2239项;北交所依托“旅游资源交易平台”,联合三地旅游部门举办京津冀旅游投融资项目推介会,200个项目亮相,总投资金额1200亿元;10个非首都功能疏解类项目陆续进入北交所挂牌。在信贷统筹方面,国家开发银行与京津冀三地政府签署《开发性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拟于2015年至2017年,安排2.1万亿元融资额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向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发放两笔合计约8.7亿元的人民币世界银行节能项目转贷款。在区域统筹合作方面,利用“2015金融街论坛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积极宣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项目需求;举办“金融协同共建曹妃甸示范区融资培训对接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三)科技金融在支持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作用。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以及高新产业发展。北京市中资银行高新技术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819亿元,同比增长5.6%。19家银行设立了近50家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各银行累计为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773亿元,已发放的贷款无一违信行为。科技企业上市公司总数281家,其中创业板公司 82家,占全国的比重为16.7%,“新三板”挂牌企业713家,占全国的比重为13.9%。
       (四)普惠金融进一步提高服务百姓能力。一是加大金融支持棚改力度。全年23家银行对本市70多项棚改项目的累计授信规模达1319亿元,放款871亿元,其中,东城、西城、海淀、丰台、房山及门头沟等6个区县共计39个项目通过市级统贷平台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批准棚改项目贷款888亿元。二是支持首都重大项目和民生保障工程建设。北京辖区银行新发放重点工程贷款500亿元,同比增长97.5%。大力支持行政副中心建设,以银团贷款承接首钢集团、北汽集团等企业外迁项目,为行政副中心建设提供贷款300多亿元。成功协调本市通州潞城棚改项目融资工作。推进朝阳区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化建设融资模式创新。协调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建设项目融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