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本市金融业整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和财政增长的贡献突出,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融资情况持续好转,改革创新工作有序推进。
一、金融业总体实现较快增长
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本市金融业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证券市场交易量大幅提升和保险行业实力不断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速放缓对金融业增加值的影响。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59.3亿元,同比增长18.7%,较去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6%,为近年来最高点。金融业依然是带动全市经济增长、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第一支柱产业。
(一)行业内部有升有降,结构进一步调整。一是银行业下行压力增大,截至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较年初减少2.2%,不良贷款呈现近年来首次“双升”态势,一季度利润空间收窄,同比减少1.2%。二是证券业经营状况大幅改善,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股票市场明显回暖,带动证券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25.4%,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8%,净利润为去年同期的3倍。三是保险业实力不断增强,在京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较年初增长3.8%,一季度实现保费收入474.1亿元,同比增长8.5%。
(二)“新三板”和“四板”快速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截至3月末,北京地区新增A股上市公司9家,总数达244家,占全国的比重为9.2%,位居全国第二(江苏第一)。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578家,总数达2150家,其中本市挂牌公司417家,占比19.4%,位居全国第一;已挂牌公司共发行股票216次,募集资金78.1亿元;一季度股份转让成交额285.6亿元,是去年全年的2.2倍;“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两只“新三板”指数正式发布,标志着新三板市场行情有了“风向标”。“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四板)更名为“中关村股权交易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将有利于挂牌企业享受中关村先行先试优惠政策。截至3月末,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475户,会员机构37户;登记托管企业238户,总股数284.3亿股;备案私募债11只,总金额11.6亿元,已发行7只。
(三)要素市场开局良好,市场化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一季度本市40家要素市场共实现交易额9738亿元,其中北京产权交易所集团累计成交各类项目25497项,累计成交金额5472.6亿元,同比增长167.6%。北京石油交易所实现跨越式发展,累计成交4312.9亿元,同比增长675.1%。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积极导入外资矿产企业、国内钢厂和贸易商股东的业务资源,铁矿石现货成交725.5万吨,同比增长223.9%。北京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实现交易量80.8万吨,同比增长2033.6%。
(四)股权投资基金业继续领先全国,有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股权投资基金具有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特性,是扶持初期创新创业发展最有效最合适的方式。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系统统计,截至3月末,本市已在中国证监会完成登记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机构2079家,管理资本总量1.3万亿元。一季度北京地区共发生股权投资案例255起,占全国比重35.6%,投资金额259.9亿元,占全国比重58.3%,继续领先全国。本市股权投资基金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持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小微创新创业企业,让社会资本集中投入到创新创业中来。
(五)新兴金融业态运营平稳,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保障。截至3月末,本市共批准设立92家小额贷款公司,已实现16个区县全覆盖,贷款余额125.2亿元,年内累计发放贷款47.7亿元,以保证贷款和抵押贷款为主,有力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其中向农户及农村组织贷款7.1亿元,且提供的最低单笔借款额度为2700元,有效扩大了“三农”客户受益范围;向中小企业客户贷款15.8亿元;向个体工商户及个人(含农户)贷款26.8亿元。持5年期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达130家,在保余额1931.2亿元,在保户数73701户,年内累计新增担保额207.8亿元。
(六)互联网金融快速健康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网贷天眼”、“零壹财经”等第三方机构监测数据,截至3月末,本市P2P平台达181家,众筹平台约30家,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57家。在重点互联网金融企业中,京东金融支付规模数千亿、理财规模达千亿、消费金融规模数百亿,百度金融业务规模已超过500亿元,阿里旗下的北京互联网金融生态共赢基金、蚂蚁金融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和战略合作伙伴北京鹰胜网络验证有限公司(人脸识别)、英凡研究院等落户海淀区,中金大数据平台建设有序推进。
二、金融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效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一季度,本市实体经济在境内通过贷款、债券和股票等多种方式合计净融资2689亿元,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多渠道融资支持,支撑经济增速保持在平稳合理区间。一是直接融资占比远高于去年同期,达到66.7%。二是债券和股票融资明显回暖,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大幅提升,净融资达102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08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1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3亿元。
(二)资金投向更加精准,积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一是信贷资金加速向重点领域倾斜。截至3月末,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715.2亿元,同比增长38.5%;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4549.6亿元,同比增长20.1%;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2709.6亿元,同比增长12.2%;而本外币房地产贷款则继续维持去年低速增长的趋势,余额10374.3亿元,同比增长6.4%。二是股权投资基金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一季度,北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218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占本市投资案例总数的85.5%,占全国投资案例总数的41.8%;投资金额132.5亿元,占本市投资总金额的51%,占全国投资总金额的52.6%。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有8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投资总额2.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4.8%和82.9%,远超其他省市。
(三)依托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金融创新实现新突破。一是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我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开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首都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的相关课题研究。指导金融机构和企业灵活运用金融工具,梳理流程规范,做好创新准备,从国际国内、融资结算等多角度出发支持市属企业“走出去”。目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已推出一系列涵盖现汇类、融资类及投资类的创新产品,并完成了与北京建工集团和四达时代集团的合作。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等已设立专项部门,其他金融机构北京分部也已着手研究具体对策。二是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框架,加强三地金融调研,启动相关课题研究。推动三地在要素市场、股权投资基金、银担合作、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创新,并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三是继续做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新设国际金融机构在京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为本市开展国际金融创新提供新动力。积极协调亚投行总部网络通信及员工居住证相关事宜,稳步推进亚投行总部大楼筹建工作,并与丝路基金就工作、生活保障、金融产品及业务等方面加强对接。
(四)保险服务作用持续增强,有力保障社会民生。一季度,本市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137.9亿元,同比增长26.9%,比保费收入增速高18.4个百分点。从保额角度来看,责任保险为全社会提供各类风险保障15.5万亿元,同比增长4.6倍,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医疗责任等各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保险保障作用;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保险保障169.6亿元,同比增长12.5%;寿险和健康险为人民群众未来养老和健康积累准备金3895.7亿元,同比增长13.1%。保险产业园规划建设稳步推进,截至3月末,13家保险业金融机构已入驻,并累计实现税收4.5亿元,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五)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并举,多渠道支持重大项目建设。2014年首都金融服务商会牵头设立首都建设引导基金,目前已为首创集团大兴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资本金7亿元,成功发行首建投繁荣1号基金,支持本市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今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共计238个,计划总投资8678亿元,截至3月末,本市50余个项目获得银行支持,授信规模943亿元,已放款350多亿元,其中通过市级棚改统贷平台获得授信规模达454亿元,47亿元已投入前期工作中,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等13家金融机构根据该类项目特点,匹配相关融资产品,简化业务流程,加快项目审批速度,有力保障民生工程。